您的位置:美术高考网 > 院校动态 >

资讯搜索:

【考生故事】寒门学子的清华一年(4)

时间:2013-10-06 中国青年报 中国美术高考网 已有 人收藏

更多

前景

事实上,杨弘毅们也在努力融入学校。

虽然学习吃力,但从小勤奋的杨弘毅并没有泄气,“大一时,我成绩中下游,压力很大。这学期已经上升到中游了”。

2013年暑假,杨弘毅修了一门专业课。虽然学得挺辛苦,但结课考试,他感觉“发挥得还不错”。此外,社会工作能力和绿茵场上的球技也“越来越好”。

但想到接下来3年的大学生活,他还是会焦虑:“感觉和别人差距挺大的,还是希望能有人指导一下。”

虽然他自己觉得没啥优点,但室友们不这么认为。在他们眼中,这个寝室唯一的专项生性格外向,待人格外憨厚、善良。

“他总能遇到一些奇葩经历。”室友王勇说起杨弘毅的清华一年,印象最深刻的,是他对待“求助者”的宽容和单纯。

“有次晚自习,一个陌生女孩在教学楼里叫住杨弘毅。她说在清华复习考研,没地儿住,没处洗衣服,递过来一包衣服,问他能不能帮忙洗。”室友彭飞说,他没想到的是,杨弘毅接过了对方的衣服,还借给了她130块钱。

后来,女孩取走了杨弘毅帮忙洗好的衣服,却一直没还上借走的钱。尽管室友们一致认为“肯定遇到骗子了”,但杨弘毅想了想说,再遇到类似情况,“还是不好意思拒绝”。

其实,杨弘毅手头并不宽裕。提到对“专项计划”的建议,他说希望能减免学费。但他又补充道,学校现在给的已经不少了,“我觉得已经足够了”。

对于“自强计划”生源,除了最高60分的降分录取优惠,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还为每名同学一次性提供1万元的资助。“专项计划”在招生中虽然强调“专项生与其他学生同等享受奖助学金政策”,但入学后,并不会为这些学生提供统一的学费减免,只有毕业后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的专项生,才能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等优惠政策。

“感觉自己经济上挺寒碜的,和同学出去,什么也不敢买。”在清华的第一年,杨弘毅每月花费700元左右,其中约500元用于吃饭。

现在,温发琥和张辉受益于清华大学“自强计划”的后续培养措施—— “双导师”制,即一名所在院系专业老师辅导学生的课程学习,一名所在院系毕业的成功校友“一对一”指导该生的个人发展。

与张辉结对子的校友也是“苦出身”。每个月,这个校友都会抽出机会和他聊一个多小时,“他会跟我说他读书时的一些感受,告诉我,很多问题他当年也遇到过,让我慢慢来”。

温发琥在学校图书馆找了一份勤工俭学的工作,“一小时挣17块钱,一周差不多能拿到100块。”这个自称性格“像哈姆雷特一样纠结”的男生,通过这份工作认识了很多人,“在清华的这一年,我觉得自己总归是成长了。要是一年前,我可能都不会接受采访,不会和你说这么多。”

对于赵齐峰,清华大学招生办了解到他的诉求后,及时将情况反映给了教育部,目前得到的回应是,延续“不转专业”的政策。

笔者想采访赵齐峰,他婉拒了,在短信中回复说:“在这一问题上,我已没了发言权。但我仍想说,‘专项政策’很好,也很感谢这政策。”(郭小荷 王敏明)(应要求,部分采访对象为化名)

了解更多的有关中国青年报的信息: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1)
10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免责声明

1.本系统的信息来源于各招生单位对外公布的资料,且系统数据处于动态变化之中,请考生及时关注。

2.以上数据源自各类公开的信息,部分数据如有出入,请以中国青年报公布的数据为准。

3.如对本系统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我们。

热门图文资讯

相关文章列表

推荐文章

最新图文资讯

最新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