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地质大学

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: 中国地质大学   发布者:中国地质大学
热度2票  浏览47次 【共0条评论】【我要评论 时间:2009年7月26日 16:11
欢迎报考 西安美术学院成教学院

中国地质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以地质、资源、环境、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,理工为主,理、工、文、管、经、法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。学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学、清华大学、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的地质系(科)合并组成的北京地质学院。1960年跻身全国64所重点高等学校行列。1986年试办研究生院,是最早设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。1987年经国家教委批准,学校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,分北京、武汉两个独立办学实体,分别称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、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,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。1997年首批进入国家“九五”“211工程”建设之列。

中国地质大学名师荟萃,桃李芳菲。在5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,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大批道德高尚、业务精湛的优秀人才,成为我国培养地学人才的摇篮和进行地学研究的重要基地,地学教育的排头兵,国际地学界的知名学府。

昔日中国地质大学7万余名历届学子,在名师荟萃的校园吸吮学养,奉献社会,如今卓为英才,堪称栋梁,为中华民族的崛起、振兴做出了重要贡献。他们中已有23人成为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院士;200余人成为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;有的走上了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岗位;许多优秀毕业生成为科技骨干、教育专家和管理专家。2003年3月,我校校友温家宝出任共和国第六任总理。

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位于北京海淀区高校云集、学术氛围浓厚的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学院路。学校在中外驰名的“北京猿人之家”周口店和避暑胜地北戴河建有条件良好的教学实习基地。

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,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以“艰苦朴素、求真务实”为校训,形成了“艰苦奋斗、严格谦逊、团结活泼、求实进取”的优良校风和“特色加精品”的办学理念,确立了“品德优良、基础厚实、知识广博、专业精深”的人才培养目标,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,以教学改革为重点,不断优化培养过程和知识结构,培养面向21世纪、具有创新精神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。我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,形成并坚持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,以“五强”人才培养为目标(爱国心和责任感强、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强、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强、基础理论强、管理能力强),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,养成学生艰苦奋斗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。在本科教学中实行学分制管理,大学本科可在3~6年内完成学业,贯彻因材施教的方针,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,优秀的学生可免试推荐攻读硕士学位,同时,针对学生的志趣和特长,制定了双学位及辅修专业制度,学生在校期间可依据自己的兴趣与爱好,选择修读双学位和辅修专业。我校的毕业生以其基础扎实、工作踏实、作风朴实、具有良好的素质和学风的显著特点,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。

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现有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、工程技术学院、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、信息工程学院、水资源与环境学院、能源学院、人文经管学院、外语系、珠宝学院、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、海洋学院、土地科学技术系、软件学院、体育课部等14个教学单位,并设有成人教育学院和网络学院。

学校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,1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;有65个硕士学位授权点,11个工程硕士领域,3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,2个一级学科授权点以及3个博士后流动站;另外,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,国家专业实验室2个,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,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,国土资源部开放实验室3个,教学实验室34个以及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。

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,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已初步建成以全日制本科教育、研究生教育为主、兼顾成人教育为主要办学形式的多学科、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办学体系,成为国家高级地学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。“十五”、“十一五”期间,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在加强优势学科建设的同时,通过地学与非地学的有机结合,结合市场需求,拟通过“211工程”二期建设,更加突出现代地学特色,拓宽地学领域,继续培养德、智、体、美全面发展、知识基础深厚、适应性强的复合型高级科技人才。

新时期新阶段,学校在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指导下,坚持“特色加精品”的办学理念,与时俱进,开拓创新,正在按温家宝总理提出的“建设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”的奋斗目标而阔步前进。

中国地质大学

学校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

邮政编码:100083

招生咨询电话:010-82323688、82323788

招生信息网网址:h://zhsh.cub.du.c

上一篇 下一篇
发表评论

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
查看全部回复【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】
免责声明:

① 凡本站注明“稿件来源:www.mei-shu.cn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本网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“稿件来源:www.mei-shu.cn”,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
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。

2009年中国美术学院成考招生

网络资源

欢迎报考广州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